值此季节交替之际,天气变化多端,很多人脸上狂冒痘痘,中医认为除了与天气变化有关,还与饮食不节,恣食油腻辛辣之物,或因情志不调致内分泌失调、消化功能障碍以及皮肤代谢异常有关。
食伤脾胃,助湿生热,湿热互结,致使消化功能弱化,食物堆积在肠道易酸化,产生有害物质。
人体十二经脉之气皆上于头面部,其中大面积影响脸部的当属胃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和胆经,这些经络都和消化功能息息相关,所以消化功能不良时,脸上就容易出现痘痘。
除此之外,作息不正常、熬夜晚睡的人,面部也易多发痘痘。
这是因为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人体肝胆经运行的时间,肝、胆是人体排毒代谢的器官,常熬夜会导致身体代谢功能衰退,痘痘更容易找上门!
从中医观点来看,《灵枢‧本藏》中所提到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人体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的气,都会在头面部交会,结合经络学说,痤疮常见病损部位如口周、额、颊等,所对应之脏腑即脾、胃、肝,正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因此根据这个理论,可从痘痘生长的位置,大致判断自己身体脏腑内部的状态。
1. 额头及两眼角之间 : 心火。常见于熬夜晚睡、睡眠障碍或是心理压力大的病人。
2. 两眉之间 : 属肺。常见于过敏性鼻炎人群或季节交替之际。
3. 鼻头和鼻翼 : 常见于脾胃功能不良的人。
4. 鼻梁 : 属肝。与情绪、压力和肝功能有关。
5. 颧骨 : 小肠、大肠反射区。
6. 下巴 : 内分泌失调,女性好发于经期。
针对脾胃湿热引发的痘痘,可使清宣肺热,疏肝解郁的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味。
加味枇杷清肺饮:枇杷叶15g,桑白皮12g,西洋参10g(研粉冲服),黄连10g,黄柏l0g,柴胡15g,黄芩l0g,山楂l0g,大黄6g,木香l0g,连翘10g,甘草6g。
服用方法: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
方解:
君药:方中枇杷叶清泻肺热,柴胡疏肝解郁,一升一降,相辅相成,共为君药;
臣药:桑白皮清泻肺热,黄连清肠胃之湿热,使肺经实热从上下焦而解,共为臣药;
佐药:西洋参既补肺气助宣散,又清肺火生津液;黄芩、黄柏清热燥湿,大黄清泄肠胃湿热,为防其泻下太过,伤及正气,故用量较小;山楂消食,又行气散结,“疮家圣药”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木香行气,可防苦寒之品伤胃,同为佐药;
使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泻肺热清脾胃湿热,疏肝解郁之功。
方剂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请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