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
脚部穴位丰富,与五脏六腑紧密相连,是全身健康的重要“显示器”。
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脚,行气血、联脏腑、通内外,又被称作是“第二心脏”。
脚出现这些情况,需注意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发炎,常表现为早晨迈出的第一步疼痛。
关节炎:关节炎症可能导致脚部疼痛,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骨骼密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导致脚部疼痛。
静脉曲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脚部肿胀。
淋巴水肿:淋巴液积聚,导致脚部肿胀,常见于手术或感染后。
心脏疾病:心力衰竭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脚部肿胀。
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和钠盐积聚,引起脚部肿胀。
脚部黄疸:肝脏疾病,肝功能不全可能导致黄疸,表现为脚部皮肤和眼睛发黄。
感染:脚过热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脚部发热,如足癣。
缺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D、E等可能导致脚部皮肤干燥、裂纹。
糖尿病足:高血糖导致神经损伤和血液循环不良,易形成水泡和溃疡。
真菌感染:如足癣,可能导致脚部皮肤瘙痒、红肿、水泡。因此治脚气很简单,就一个办法——抗真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步步为赢系列抗真菌产品:
从脚腕到脚底,这个区域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要区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转动脚腕子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压。
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左右各转100下,就能够带来很好的保健效果。
通过转动脚腕子,可以刺激脚部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踝部发硬的症状。
人的第二和第三个脚趾缝隙间,隐藏着与肠胃息息相关的穴位——内庭穴。
对于消化不良、口臭、便秘的患者,按摩内庭穴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有助于泻胃火、消积食;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腹泻、着凉的情况。
通过摩擦使足心感到发热,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使大脑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
除了搓擦足心,我们还可以配合点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两侧足掌心,是肾经的起始穴位。
这个穴位对于补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健脾和胃、益肾利尿、舒肝明目、健足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涌泉穴,可以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对于防治中老年常见的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疾病有很大帮助。
心火旺是一种常见的身体状况,常常表现为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睡眠不佳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我们的情绪,还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医主张补肾阴,以养阳,达到心肾相交的目的,来缓解心火旺的情况。
用温水泡脚,可以刺激涌泉穴,达到打通肾经、引火归源的目的。
在泡脚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揉揉脚后跟,按按脚心,这样能够更好地缓解心火旺的症状。
踮脚运动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足部锻炼方法,它可以通过收缩小腿后部肌肉来挤压血液,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研究认为,踮脚运动产生的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收缩压挤出的血量,与心脏脉搏的排出量大体相当,这意味着它能够有效地增加血液循环的量和速度。
长期进行踮脚运动,能够有效地缓解久站、久坐后的机体疲劳和下肢酸胀感。
每天坚持进行2~3次踮脚运动,每次5~10分钟,不仅能够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还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性。
抬高双脚也是锻炼足部的有效方法,只要每天坚持高架双脚2~3次,每次5~10分钟,就会使腿部的肌肉得到放松。
心肺的氧气供应和血液回流得到加强,对大脑和心脏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还具有抗衰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