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宋朝时于宋神宗元丰年间所刊发的,我国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成药药典,载方788首,许多方剂直至今日仍然袭用于临床上。
其中十全大补汤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治诸虚(附骨蒸)》,原文如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全大补汤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 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 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 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具述。
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十全大补汤的功效其实在于益气补血,有气血双补之用,现代中医学主要用于:
1)、气血两虚:症见体虚气弱、脚膝无力、面色无华、精神倦怠;
2)、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疾病等气血两虚者;
3)、体质虚弱、偏于虚寒者进补服用;
4)、妇女崩漏、月经不调等气血两虚者。
十全大补汤的特点是益气和养血,气血双补,方中黄芪、人参、甘草补气,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增强黄芪、人参补气健脾之功效;当归、芍药、熟地黄养肝、补益阴血;川芎活血通络行气,避免补而滞腻;肉桂温经、补阳、散寒,偏于温补,尤宜体质偏虚寒者服用。
十全大补汤是偏于温补气血
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 白朮(焙) 甘 上一十味, 生姜,枣子。
十全大补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当归、川芎、黄芪、肉桂10 味中药组成。
症见:五劳七伤,诸虚劳极,元气不足,脾胃虚弱者。女性症见面色萎黄、皮肤粗糙晦暗、经期量少、痛经、四肢畏冷等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中医学理论认为元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水谷精微。《难经》又称“原气”;《内经》虽无“元气”或“原气”之称,但有“真气”之说。元气、原气、真气,三者的内涵是同一的,都是指先天之气。
人从幼年开始,肾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而渐渐充盛,化生元气,促进生长发育。经过一段时期,从婴幼儿成长到青壮年,此时由于肾精充盛到一定程度,化生充足的元气,使机体发育,形体壮实,筋骨强健,同时具备了生殖能力。待到老年,由于生理和病理性消耗,肾精渐衰,化生元气渐渐减少,形体出现衰老之象,生殖机能也随之衰退,直至元气衰亡,生命终止。因此,元气不足则易于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低下及未老先衰的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