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可侵犯口腔的任何部位。由于固有层的纤维组织变性和上皮萎缩,从而引起黏膜硬化,形成条索,最终引起牙关紧闭,妨碍口腔各种功能的发挥,并成为癌前状态。
具体症状:
-
易发生于颊、软腭、唇、舌、口底、咽等部位。
-
早期无症状,以后口腔有烧灼感,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更为明显
-
大多早期出现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有的有自发性疼痛,口干,味觉减退。
-
后期开口吞咽难,不能吹口哨及吹灭蜡烛,张口受限,言语和吞咽困难,口腔黏膜变白,轻度不透明,触诊发硬。可发现纤维条索,舌病变时舌乳头萎缩,运动受限。
目前该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的因素关系密切:
-
咀嚼槟榔
组织培养表明槟榔中的生物碱能促进黏膜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的合成,而所含的鞣酸能够抑制胶原纤维的降解,所以槟榔具有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合成胶原的作用。
-
刺激性的食物
喜欢吃辣椒、吸烟、饮酒等因素会加重黏膜下纤维化。
-
其他全身因素
本病与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微循环障碍及血流变异常等因素可能有关。
口腔纤维化还能恢复吗?
口腔纤维化一般指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不可逆病变,较难完全恢复。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表现为口腔黏膜组织、结缔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正常结构消失,会导致张口受限,言语及吞咽困难。一旦患上该病,较难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患者戒槟榔、戒烟,采取治疗措施,如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能减缓疾病发展,还能恢复部分功能,以及平时张口训练,能有一定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