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振兴民族自信,终极目标是为了人民健康美好的生活。7亿人感染阳性,已经成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健康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防止菌从口入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必须要有的自我意识;中国老祖宗说过“病从口入”。比如国人聚餐的饮食习惯极易引起幽门旋杆菌的交叉感染。幽门螺杆菌本质上是一种细菌,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它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癌等。
中国人喜欢团聚,聚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你帮我夹一块红烧肉,我还你一勺梅菜扣肉,因很少使用公筷,在这样你一筷,我一筷的“互相问候”下,给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致使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非常高。根据2017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其中儿童的感染率平均为40%,也就是说现在全国有将近8亿人口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主要经粪-口、口-口、胃-口传播,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的宋群生等人的研究发现幽门旋杆菌在胃黏膜和牙菌斑中都会生长,该研究也证实,口腔是幽门旋杆菌进入胃内的通道之一,口腔在胃幽门旋杆菌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幽门旋杆菌在口腔内寄生后,特定条件下有可能引发口腔疾病,如牙周炎等,与此同时还会对胃黏膜产生影响,导致幽门旋杆菌根治失败,患者胃肠疾病复发,治疗效果不佳。口腔幽门旋杆菌直接与幽门旋杆菌相关性胃肠疾病密切相关,是引起复发的重要因素。鉴于此,如果患者胃肠黏膜中有幽门旋杆菌寄生,并引发临床症状,则除进行胃肠道相关检查之外,还需要关注口腔内幽门旋杆菌感染。洁治口腔幽门旋杆菌疾病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胃肠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如果只全神贯注地治疗胃内幽门旋杆菌感染,不触及口腔幽门旋杆菌感染,而幽门旋杆菌又是一种具有高度变异性的细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让其本身就成为诱导幽门旋杆菌耐药的原因。因此可以想象,继续局限在老框架内(四联疗法)诊治幽门旋杆菌是很难有所突破的,超越抗生素框架,治疗口腔幽门旋杆菌的道路值得一试,只有解决好口腔幽门旋杆菌问题,根治胃内幽门旋杆菌才会成为真正的「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