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温暖多风。这些因素也加速了花粉、尘螨的传播,因此瘙痒症多发。
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个名医独家治疗瘙痒症的单方。
由于瘙痒,患者不断搔抓,皮肤上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化等继发损害。
中医认为:全身性皮肤瘙痒症内因多与气血相关,外因常与风湿相联;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卫外失固或风湿蕴阻肌肤,复感外邪;加之食入辛辣、腥发动风之品及外界刺激等均可发为瘙痒症。

皮肤上常可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湿疹化、苔藓化等继发损害。
多见年老或体虚之人。皮肤干燥,遍布抓痕、血痂,夜间尤甚,经常搔抓部位皮损常变肥厚,且有细碎鳞屑,甚至呈苔藓化。由于瘙痒昼夜不眠,患者伴有神情倦怠,面色无华,昼不精,夜不安,心悸失眠,食欲不振。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弦缓或弦滑;治疗宜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方用:
黄芩 生地黄 玄参 苦参 白鲜皮 泽泻 黄柏 当归首乌藤 地骨皮 丹参 甘草
黄 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生 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 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苦 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 鲜 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泽 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黄 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当 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首 乌 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地 骨 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丹 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甘 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外洗
除这两种常见证型外,还有阴虚阳亢、脾虚湿盛、血热、血瘀等证型。日常还可用药浴或熏洗疗法,适用于各型瘙痒症。
外洗:
艾叶100克,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30分钟,取汁;
待水温达35摄氏度~40摄氏度后,以汁熏洗皮肤瘙痒处;每次熏洗10分钟~15分钟,每天1次~2次。
平时保持心情愉快,转移对“痒”的注意力,防止精神因素加重瘙痒,当皮肤瘙痒时轻轻地拍打皮肤,刺激皮肤止痒等,以减少对皮肤的搔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