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理丨中医辩证对待皮肤银屑病
2021.08.24
|
浏览次数:115
|
内外兼理丨中医辩证对待皮肤银屑病
银屑病,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松皮癣”、“干癣”、“疟风”等诸多称谓。
中医称为“白疤”,清《外科证治全书》文中记载“白龙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楚,十指间皮厚而莫能搔痒”,指的就是如今的银屑病。
中医认为精、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基础,银屑病的形成多是内外合邪,外因认为与风、寒、湿、热、燥、毒有关,内因则与血燥、血虚有关。
其治疗注重祛风、润燥、养血,中医皮肤科的辩证思路内外兼理,内外同治。
从中医上来讲,银屑病病在肌表,中药外洗可使其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灶,起到治疗作用,药液则可更加直接的作用于皮损,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银屑病中医大致分为五种。
1、风湿或者风寒类型
发病前有咽喉扁桃体的炎症,类似感冒症状,皮损为局部点滴状,轻微瘙痒的表面鳞屑不是十分明显的皮疹类型,舌苔一般为薄白苔或者淡白苔,脉相一般呈浮脉或者正常的脉象状态,一般这种适宜采取温阳通络的方法,加强血液循环与身体代谢。
2、湿热偏重类型
一般银屑病发在下肢或者下肢偏重的类型多见,此时检查舌苔为黄腻苔或者白腻,厚腻苔,脉相成滑脉数脉等,则用清热利湿通络的方法来治疗;有患者常处于气滞状态,这个一般都是郁火引起的,所以疏肝解郁,祛火凉血。
3、血热内蕴型
通常皮疹不断新发,呈点滴状,但发展迅速,瘙痒剧烈,抓挠有点状出血,这种适宜用一些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的汤药以及润燥凉肤的洗剂药物进行治疗。
4、血虚风燥型
类似静止期的银屑病,针对病程较久的银屑病,皮疹是斑片状,瘙痒不是很剧烈,这种通常用养血滋阴润肤的方法来治疗。
步步为赢健康文化

留下您的需求,我们将与您进一步沟通!